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您的生活服务帮手
电车销量环比下跌,最慌的竟然不是销量靠后的电车企业,反而是电车强企发起了新一轮的降价,降价力度相当猛,面对这一轮的价格战,能迎战的恐怕只剩下两大外资强企了,毕竟他们拥有丰厚的利润。
其实在电车行业最强的两家企业都是国内企业,电车二哥今年以来的销量增长凶猛,月销量连连超过10万辆,甚至已达到12万辆之多,它对电车一哥的威胁其实也是最大的。
从两家汽车企业的定价可以看出,他们的车型从高端到低端几乎都在对标,最低价车型都在6万上下,这次电车强企再度降价,价格已低至5.5万左右,这样的价格对电车二哥的燃油车和电车都是压力比之前又降了差不多两千块,高端的更是数万块。
电车强企如此做,其实也是迫不得已,2024年国内热销电车前两名都是它的,如今周销量却显示电车二哥的电车单款车型销量已超过电车一哥;尤其是凭借着电车销量的猛增,后者的电车和油车销量合计之和已超过大众居于国内汽车市场第二名,对电车一哥已是直接的威胁。
面对电车强企新一轮的价格战,电车二哥似乎没那么大的兴致,近期就传出它正整合旗下诸多品牌,通过整合品牌的方式降低内部资源消耗、控制成本,似乎它认为接下来的日子会更艰难,有意通过控制内部成本的方式实现剩者为王。
从近期的数据可以看出,不仅电车销量环比下跌,燃油车销量也在环比下跌,而从今年初以来无论是油车还是电车都已开始新一轮的价格战,双方的价格战如此之猛烈,却没能拉动整体的销量,这就意味着价格战的刺激效果已越来越有限了。
在猛烈的价格战之下,汽车行业的利润率已低至4个百分点左右,一些曾经有不错盈利的企业都出现利润大跌,为了控制成本连B B A这些豪车企业如今在招待客户方面都开始节省了,至于新造车只有几家取得盈利、其他多数都处于亏损当中。
寒冬的味道不是突然来的,去年就已有多家新造车陷入困境,还有汽车产业链人士表示已无法忍受连连降价了,凸显出汽车行业其实已被价格战压到快喘不过气了,如此情况下汽车行业再来新一轮的价格战,能应付的有几个呢?
可能也就只有丰田、大众这些外资强企了,2024年的业绩显示丰田的利润相当于中国七大汽车企业的利润之和,原因就在于它在欧美市场获取了丰厚的利润,据悉由于丰田的节油混动技术在欧美市场大受认可,丰田的车型还逆势涨价,有了欧美市场持续的利润支持,他们可能顶得住中国市场的价格战。
丰田在国内市场也确实用行动回应着价格战,锋兰达、凯美瑞等燃油车的价格都连连大幅下跌,通过降价的方式稳住了市场;而在电车市场,丰田今年推出除了车壳是自主研发之外,智驾和三电系统都由中国供应链提供,价格低至10万出头,相当受市场欢迎,由此丰田更在中国成立研发团队,专门负责面向中国市场的电车,如此丰田可望进一步降低成本。
事实上从去年至今的价格战就证明降价效果越来越不明显,电车强企今年如此猛烈的价格战下,销量比去年的高峰还要低两成多,消费者认识了电车的弊端,部分消费者已成为油车的坚定拥护者。
2025-05-26 02:35:43
2025-05-26 02:35:43
2025-05-26 02:35:43
2025-05-26 02:35:43
2025-05-26 02:35:43
2025-05-26 02:35:43
2025-05-26 02:35:43
2025-05-26 02:35:43
2025-05-26 02:35:43
2025-05-26 02:35:43